April 2020 Archives

WSL 2

user-pic
Vote 0 Votes

Windows 10 組建 18917 開始支援 WSL 2

查看現有版本
C:\>wsl -l -v
NAME STATE VERSION
* Ubuntu Running 1

WSL 2 需要更新其核心元件。請造訪 https://aka.ms/wsl2kernel
裝完核心更新套件後,可以設定預設為 WSL2
C:\>wsl --set-default-version 2
有關 WSL 2 的主要差異詳細資訊,請瀏覽 https://aka.ms/wsl2

轉換現有 distro 到 2 版
C:\>wsl --set-version Ubuntu 2
正在進行轉換,這可能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有關 WSL 2 的主要差異詳細資訊,請瀏覽 https://aka.ms/wsl2
轉換完成。

再次查看版本,已是版本 2
C:\>wsl -l -v
NAME STATE VERSION
* Ubuntu Stopped 2

Hyper-V 裡的 CPU 若出現此紅字
Hyper-V 未設定為啟用處理器資源控制 (Hyper-V is not configured to enable processor resource controls)

是因為 Windows 10 1803 版開始,預設會在用戶端系統上使用根排程器(root scheduler)
矛盾的是在「管理 Hyper-v 虛擬程式排程器類型」有提到
目前不建議將根排程器與伺服器上的 Hyper-v 搭配使用,因為它的效能特性尚未具備完整的特性和微調,
以容納許多伺服器虛擬化部署的一般工作負載。

解決方式,將 scheduler type 設回 Classic
bcdedit /set hypervisorschedulertype Classic
然後重開機

用 PowerShell 下指令確認
Get-WinEvent -FilterHashTable @{ProviderName="Microsoft-Windows-Hyper-V-Hypervisor"; ID=2} -MaxEvents 1

ProviderName: Microsoft-Windows-Hyper-V-Hypervisor
TimeCreated Id LevelDisplayName Message
----------- -- ---------------- -------
2020/4/9 下午 10:22:55 2 資訊 Hypervisor scheduler type is 0x2.

看到 0x1 或 0x2 就是成功切回傳統模式

1 = Classic scheduler, SMT disabled
2 = Classic scheduler
3 = Core scheduler
4 = Root scheduler

GCE f1-micro vs e2-micro

user-pic
Vote 0 Votes

E2 是 Google 在 2019 年底推出的高性價比 VM
台灣區的價格一個月 e2-micro 只比 f1-micro 多了 2.48 美金,差異滿小的

規格方面,
共用核心的 vCPU 都是 fractional CPU
f1-micro 是 0.2 vCPU (在 VM 中看到 1 個 CPU),記憶體 0.6G
e2-micro 是 0.25 vCPU (在 VM 中看到 2 個 CPU),記憶體 1G
上面這個價格頁的 vCPU 標示不是很清楚,可說標準不一,詳細要看 Machine types
E2 系列有一些項目不支援
No support for GPUs, local SSDs, sole-tenant nodes, or nested virtualization.
No sustained-use discounts.
No control over processor type.
實際使用 e2-micro 沒有比 f1-micro 還快,甚至還比較慢,唯一好處就是記憶體多一點而已

對了,從這個月開始(2020-04),Google 開始對 Public IP 收錢,
不管是臨時(ephemeral) IP 還是固定(static) IP 都要收錢,一個 IP 一個月帳單大概會多出 2.9 美金 (每小時 0.004 美金)

2020-04-21 Update: 因為 COVID-19 的因素,Public IP 折扣(只列帪,不收錢)延到六月底了

Dalgona coffee

user-pic
Vote 0 Votes

最近滿流行「400次咖啡」,源自於澳門,韓國電視節目播出後而紅起來

配方很簡單,即溶咖啡粉、糖、熱水,依體積 1:1:1 下去打到發泡棉密的狀態,
個人第一次做時是用重量 1:1:1 有成功但是因為咖啡太多,結果太苦了
那把即溶咖啡粉換成其他材料可不可以呢?
紅茶,不行
可可粉,不行
那研磨咖啡豆萃取液可以嗎? 實測是可以的,但是濃度必需夠濃才行
一般機器做出來或手沖的黑咖啡都不行,水份太多了
必需要再加熱,讓水份蒸發變超濃就可以
另一個方法是冰滴壺,用大量的咖啡粉,萃取最前面最濃的 20-25cc 來使用
400次咖啡的咖啡因的含量是很驚人的,因為超濃咖啡是必要條件,
一杯400次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至少是美式的三倍以上。

2020-04-09 Update:
關鍵因素是咖啡還是糖呢?
做了兩組實驗:
第1組25g糖+25g水,打了三分鐘還是糖水

第2組4茶匙咖啡+25g水,打了30秒左右就有點打發的感覺,但那只是泡泡而已,幾分鐘後泡泡就消了

第2組的泡泡,和咖啡+糖+水打出的感覺不同,判定是失敗

結論咖啡及糖都是必要的
這裡有原理解譯,化學叫皮克林穩定作用,糖的功能是增加混合物的黏度,有助於穩定泡沫

About this Archive

This page is an archive of entries from April 2020 listed from newest to oldest.

March 2020 is the previous archive.

May 2020 is the next archive.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